20140707
營隊第三天,見識到各式各樣的人
不管喜歡不喜歡,大概一輩子也只有這麽短短幾天,我們相遇,我們結識,然後我們分離
早上的活動課程我很喜歡,巨人vs人類的遊戲中,我不愛直接在戰場上廝殺,於是退到內場的工程部討論議題換取代幣
我們討論了智慧型手機發展的好壞、FB有沒有可能變成另一個獨斷的媒體資訊來源、臺灣是否應繼續發展核能發電
第一次跟理組的男生討論核電,真心覺得腦袋想得很不一樣。他們想到的是電費會漲而且臺灣缺電、替代能源又不夠發達等等的,我反問:核廢料要放哪裡?就算目前有專門蓋一個地方放置,難道沒有放滿的一天嗎?如果突然發生地震怎麽辦?福島的核電廠絕對是我們的借鏡
但他們問我,如果不要核電,電費因此漲1.5倍可以接受嗎?如果不要核電,有什麼能源可以發展嗎?
我同樣回答不出來。
下一關叫鐵達尼號,我們有十五分鐘的時間,必須運用塑膠片、養樂多罐、免洗筷、二粗二細的吸管做成一個容器,放入水盆中可以承載最多數量的一元銅板而銅板沒有濕(意思就是容器不能進水)
本來覺得這是理組的活動就有點意興闌珊,後來聽了關主的結語卻莫名的令我感動
他說,我們看到條件是放入水盆就會直覺的被"一定要運用浮力"這個框架限制住,卻沒想過譬如用養樂多罐把塑膠片做成的船或垃圾袋架高,無論放幾個銅板就都不會碰到水了
這個活動的目的是要我們跳脫框架,對很多事不要存有偏見,譬如考上國立大學、讀很多書就能賺大錢嗎?
下午的歷史課-----“他人有"心",如何認識歷史人物”,由劉靜貞教授上課。以“伯道無兒”為例,用不同角度、不同時代看同一件歷史事件產生的差異。譬如伯道、伯道的兒子、伯道的妾、伯道的妻子、被救的姪子,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心情
教授在課程結束時問我們比較同情誰?我想,是姪子吧!畢竟帶著一輩子的虧欠,又必須努力的活下去,他的痛苦必不亞於伯道的妻子。
最後教授準備的投影片出現張曉風的話:“救贖固然要付出代價,被救贖也是需要付出代價的,當一個人意識到自己的生命是由別人所付出的生命的贖價而存活的時候,那是一種怎樣驚天動地的經驗。”
雖然教授講課的內容跟我想像的有落差,還是可以從中學到不少東西
我對教授的專業研究領域是"婦女史"比較有興趣,畢竟history,his story,男人的歷史怎容得下女性的聲音?但聽不到的聲音不代表它不曾存在。
目前等洗澡ing,順便利用時間po文紀錄一下今天的感動和學習
留言列表